当前栏目:科技

单霁翔:还要再来的博物馆,才是好的博物馆

2021-05-06 16:01:43    文/来自四川省内江市的网友投稿

来源: 新京报网 1308

导读:本文是来自四川省内江市的网友投稿,由编辑发布关于单霁翔:还要再来的博物馆,才是好的博物馆的内容介绍

撰文丨新京报记者 何安安

 

秋冬是故宫最美的季节,已经年近六百岁的故宫也频繁出现在网络热搜之中。而继纪录片《我在故宫修文物》之后,《上新了·故宫》这一综艺节目,更让故宫文化走入了千家万户。11月15日,大型文化季播节目《上新了·故宫》第二季播出了第二期节目,走进乾隆的艺术世界,自称为“十全老人”的乾隆皇帝真的是农家乐审美吗?显然,这一期节目让大家对这位千古一帝的艺术品位,刷新了印象。

 

同一天,故宫博物院前掌门人、网友眼中的“网红院长”、故宫学院院长单霁翔亮相三亚,在首届海南岛国际图书(旅游)博览会上,以“文化的力量——让文化遗产资源活起来”为题在海棠湾开讲故宫。从建筑规划师到规划局局长,从国家文物局到故宫博物院,再到故宫学院,作为故宫流量级IP的打造者,单霁翔分享了这些年来故宫在文学遗产资源“活化”方面的种种探索。

  

在首届海南岛国际图书(旅游)博览会上,故宫学院院长单霁翔以“文化的力量——让文化遗产资源活起来”为题,在三亚海棠湾开讲故宫。

  

单霁翔:我真的不是什么“网红”,我是被“网红”的

 

“我真的不是什么‘网红’,我是被‘网红’的。比起自己,我更希望文物能够‘活’起来。” 在今年四月宣布退休以后,单霁翔卸任不退休,很快走马上任故宫学院院长,继续为这座全世界规模最大最完整的古代建筑群紫禁城奔走。“我觉得一座博物馆就应该是年轻人,是广大观众喜爱的博物馆,就应该是充满活力的博物馆,就是人们融入生活的博物馆,就应该有这种文化气象。”就因为这,六十多岁的单霁翔显得比谁都年轻。

 

2012年,58岁的单霁翔被任命为故宫博物院院长。履新后,他曾经花了5个月时间,走遍宫里的1200座建筑、9371间房,踏破20多双布鞋。在单霁翔成为“网红院长”之后,这段他与故宫的故事经常被人提及。但当时的单霁翔,面临的现状却并非如此简单,“我们平常挂在嘴边经常说一些特色,经常说一些世界之最。比如它是世界规模最大最完整的古代建筑群紫禁城,是全世界收藏文物最丰富的一座宝库故宫,它还是全世界观众来访量最多的博物馆故宫博物院,那么多世界之最……我经常工作在这里,但是说的这些之最我没有感觉到,因为大部分馆没有开放。”


故宫博物院前掌门人、故宫学院院长单霁翔。

 

单霁翔回忆起当年的故宫,“你说藏品多,但是99%的藏品是沉睡在库房里,人们看到的不到1%。你说观众多,但是跟着这些观众反复走了一些次,我感受到没有给他们以尊严和人文关怀,大部分观众都是跟着导游的小旗往前面走,听着不专业的讲解。两个小时过去以后,导游就会说我们出去吃饭,我们下午去长城。这些在故宫的参观过程,没有能够获得他们期待的收获,所以我就在想,这些世界之最,真的是重要的吗?它们虽然很重要,但是不是最重要的。”

 

“对于故宫而言,什么才是最重要的?”在主题演讲中,单霁翔认为,文化遗产资源多大程度上能为人们的现实生活做出贡献才是最重要的。“我们要让每一个来到故宫博物院的观众,在离开的时候回想起来,自己究竟获得了什么,这才是最重要的。”

 

故宫角楼美景。

  

“让人们怀着期待进入故宫。”为此,在几年的时间里,故宫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造。单霁翔说,故宫所做的工作,就是在观察观众参观的过程中遇到的麻烦事,不顺心的事,把它们纠正,“慢慢我们就获得了一个工作方法,两句话,第一要把工作当学问做,第二要把问题当课题解。”

 

在故宫博物院做任何事情的重要前提是安全

 

“在故宫博物院做任何的事情都有一个重要的前提,就是安全。”不久前日本冲绳首里城的大火,以及今年四月世界文化遗产巴黎圣母院遭遇的火灾重创,还有去年九月发生在拉丁美洲最重要的博物馆之一巴西博物馆的火灾,导致90%以上的文物被烧毁。这一桩桩、一件件就发生在当下的火灾伤害文物的事件,一次次给故宫敲响了警钟。单霁翔说,在全世界的博物馆中,没有一座比故宫博物院防火防盗任务更艰巨,“今天我们设立了5个中控室,中控室里面有65面大屏幕,连接着3300个高清摄像头,一个现代化的博物馆恐怕有一个中控室,几百个摄像头够了,但是在故宫博物院这么复杂的地形地貌需要更强大的安全系统。加强世界遗产监测,动态的、非动态的,可移动的、不可移动的,全天候监测。”

 

2019年4月15日,巴黎当地时间下午6:50,正在维修中的巴黎圣母院遭遇大火。

 

单霁翔说,除此以外,还需要研发新型的消防装备,“但是在故宫博物院,只有大型消防装备不行,小巷道进不去。我们的员工经常组织消防运动会,提升消防意识,每年举行大型联合演习,一旦发生火灾如何先把文物抢救出来,特别是把伤员抢救出来。我们的机器人也要进行演习,一旦发生明火,它们要先进入把文物抢救出来。这样才能确保发生问题的时候及时扑救、及时抢救。”

 

“更重要的是不能发生问题,更重要的是预防性的保护。”单霁翔现场分享了故宫在预防性保护方面的经验,“我们用了三年的时间,进行了艰苦卓绝的环境整治,室内十项内容,室外二十项内容。”他以拆除几十年来积累下来的临时建筑为例,“几十年,在故宫博物院积累下了135栋临时建筑,最危险的有95栋彩钢房,它不阻燃,一旦着火迅速燃烧,非常危险。”为此,故宫联合公安部消防局,拆掉了午门下宣教部的彩钢房,行政处六百人吃饭的大食堂,办公区的13排彩钢房,古建部的库房,宫廷部的库房区。

 

故宫里更多的是临时建筑。比如南三所,皇太子生活的地方,过去被七栋花房包围,“我们在外面建了养殖中心,每年深秋时候把它们再送回养殖中心。把花房拆掉,人们才看到南三所什么样。”单霁翔说,用了三年的时间,终于改变了紫禁城的面貌。“我们终于实现了我们的诺言,2014年年初,我们对社会宣布,要把一个壮美的紫禁城完美地交给下一个600年,再过一个月紫禁城600岁生日,我们希望人们再走进紫禁城的时候,看不到任何一个影响安全,影响心情的建筑。”

 

2012年10月2日,是故宫博物院有史以来观众最多的一天

 

“我们通过不懈的努力,使人们再到故宫博物院,看到的是绿地、蓝天、红墙、黄瓦。”演讲现场,单霁翔直言:“现在除了蓝天我们有个别日子没有做到,其他都做到了。”如何进行环境美化呢?“人们春天在这里可以看到牡丹,夏天可以看到荷花,秋天能看到银杏,冬天能看到腊梅。到哪去找呢?大家都有手机,我们有寻花图,人们可以知道今天什么花在什么地方开放。”

 

虽然上面讲了许多问题,但单霁翔说,这些对于故宫而言,都是简单的问题。那么,最大的挑战是什么呢?“最严峻的挑战就是每天要为大量进入故宫博物院的观众服务好。”2012年,故宫观众突破1500万,成为世界上观众最多的博物馆。这一年的1月10日,单霁翔走马上任,经历了这一年惊心动魄观众接待的场景,故宫博物院有史以来观众最多的一天,2012年10月2日,一天涌进了18.2万观众。

 

大批观看午门灯光秀的游客。浦峰、郑新洽/摄。

 

“我们下定决心要进行观众的设计,要平衡观众的数量,参观的感受和文物的安全三者的关系。”单霁翔说,故宫用了四年的时间,放缓了观众增长的速度,等待开放区的扩大。2016年,开放区从30%扩大到现在的76%。“2017年,我们的观众是1670万,世界第一,那年世界接待观众第二多的还是法国的卢浮宫,830万,接近我们的一半了。”

 

大批观众在法国卢浮宫《蒙娜丽莎》前举着手机拍摄。

 

“95年来,故宫博物院没有踩死观众绝对是奇迹了,付出了极大的努力,但是我们不能再坐以待毙。”单霁翔说,因为故宫里到处都是高高低低的台阶,如果发生推搡,瞬间就会发生很大的事故。“所以思前想后我们的出路只有一条,参观故宫是刚性需求,但是你能引导观众在最适合的时候来。”2016年,故宫实现了全年限流成功,“更多人选择淡季,这几年很平稳。”接下来,故宫开始进行分流,采取的办法是网上购票,并在2017年后实现了全网购票,关闭所有购票窗口。

 

“当时媒体告诫我们,中国已经进入老龄化社会了,老年人不习惯预约,你们要帮助老年人。我们信以为真,就在广场设了5个票务咨询台等老年人,结果很少有老年人来咨询。”单霁翔笑称,“中国的老年人太伟大了……学先进技术比我学的都快,拿一个手机全国去旅游……他们平常买早点、吃零食都是用手机,很少有需要咨询的,所以来咨询的没什么老年人,也没有年轻人。”来咨询的是谁呢?单霁翔半开玩笑半认真地说,“真正来咨询的全是中年人。再有就是外国人,美国人不会、英国人不会、法国人不会。”

 

解决了限流和分流,告别了人山人海的故宫博物院,但单霁翔说,真正解决人们的参观质量还是要靠扩大开放,而扩大开放的前提是要把古建筑修好。“我的前任故宫博物院院长做了十年,那是故宫发展最好,做事最实的十年。他一上任就启动了故宫整体修复工程,下决心把故宫1200动古建筑全修好,这是非常了不起的计划,今年执行了17年,还有最后3年所有古建筑第一轮修好。”

 

从武英殿开始,故宫陆续对慈宁宫、中正殿、大高玄殿等进行了整修。单霁翔说,对于故宫而言,这是一个前赴后继的工作,“一项事业必须一代一代人推向前进,每个人都应该为下一任打好基础。”

 

我们应该在修复的过程中,最大限度地保留它们的历史信息

 

纪录片《我在故宫修文物》,豆瓣评分9.4分,这部影片打动了年轻人。单霁翔说,自这部纪录片播出以后,每年报考故宫文物修复的人都爆满,“去年我们招聘,从一万多名候选人里选了88人。”但单霁翔同时也发出了提醒,来故宫修文物,并不像片子里演的那样,一会儿摘果子,一会儿逗猫,“那都是花絮,不是那么浪漫的,是要一生默默无闻,对着一件器物要几个月的,有这份工匠情怀,有这份思想准备,再来报名。”

 

陶瓷修复,木器修复,漆器修复,乐器修复,家具、挂瓶、象牙、罗甸、织绣、西洋钟表修复。因为《我在故宫修文物》而被誉为“男神”的钟表修复专家王津,几十年时间里修复了三百多座西洋钟表,还获得了美国国际电影节杰出贡献白金奖。单霁翔说,文化遗产、文物产品都是有生命历程的,“我们应该在修复的过程中,最大限度地保留它们的历史信息,就像人如果得了病,到任何医院任何一个大夫手中,都不会上来就给我们打针吃药,一定会检查以后,制定治疗方案才会给我们治疗,对待文物应该有这种态度。”

 

为此,故宫拿出了361米长的院舍,会聚了200名专家,建立了世界上第一所为文物建的医院——故宫文物医院。单霁翔介绍,四年来,这里已经培养了来自37个国家的一百多名文物修复人员。

 

最近几年,“故宫跑”成为了一种新的看展“姿势”。单霁翔说,在有条件开放更多区域以后,故宫也开始有条件举办更多展览,“就在这个时候发生一件事,推动了我们这个进程。几十年来人们进了故宫博物院,都是目不转睛往前走,看三大殿。突然间,很多人进了故宫博物院都往西边跑,越跑人越多,越跑越快,于是网络有一个新名词‘故宫跑’。”

 

2015年故宫博物院展出《清明上河图》,引发人们蜂拥看展,并因此发明了“故宫跑”这一词语。

 

人们在跑什么?“他们跑向最西边的武英殿,那里正在举办一个‘石渠宝笈特展’。”单霁翔指着一张照片介绍。因为这次展览,故宫破天荒开到了凌晨四点多,“当最后一名观众参观完走出去的时候,天都快亮了。”单霁翔说,这件事给了故宫一个强烈的信号,也是一堂深刻的教育,“我们再也不能把99%的文物锁在库房里,再也不能大部分不开放了。”

 

“故宫跑”。

 

当我们的文物得不到保护的时候,它们是没有尊严的

 

“当我们的文物得不到保护的时候,它们是没有尊严的,它们是蓬头垢面的,当它们得到了保护,面对观众得到了展示的时候,它们才会光彩照人。”单霁翔说,为此故宫下定决心,一定要让紫禁城600年到来之时,“故宫收藏的每一件文物都必须要神采奕奕,必须要光彩照人。”

 

今年春节,故宫举办了“贺岁迎祥——紫禁城里过大年”展览。

 

寿康宫修缮以后,开放第一天,这个院子里涌进了许多年轻人,“他们说这是甄嬛住的地方。”为此,故宫找出了当年她使用过的家具、用具,按照史料归放到原处,还原当年的场景,“乾隆皇帝是个孝子,每天只要在宫里就会给母亲请安,来的就是这个房子,乾隆皇帝当年看到的场景跟现在应该是一模一样的,只不过现在少了一个老太太而已。”

 

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经过努力,故宫开放了所有的花园,开放了城墙,开放了神武门,“神武门是故宫的北门,也是故宫博物院的出口。几十年来,人们走到神武门意味着展览结束。但是今天,你们出神武门还会有惊喜,上面有两个大的展厅,常年举办着各种各样的展览。”单霁翔说,过去只能远远拍照的角楼,如今也可以走进去,“我们在这里做了一个20分钟的片子,(展示)美丽建筑的过程。”

 

2019年2月19日晚,故宫上演“紫禁城上元之夜”元宵节文化活动。浦峰、郑新洽/摄。

 

藏品的研究,也是故宫工作的重中之重。目前,故宫拥有1862690件藏品,分成了1231个类别,有435名高级职称研究人员,26个研究所。什么是一个好的博物馆?单霁翔强调,“不是建一个馆舍把它开放了,就是好的博物馆。”他说:“要深挖自己的文化资源,凝练出强大的文化力量,不断举办丰富多彩的展览,不断推出引人入胜的活动。当人们在现实生活中感受到这种博物馆就在我们身边的时候,人们才会走进你的博物馆,流连忘返地不爱回去,回去以后还要再来的博物馆,我认为那才是一个好的博物馆。”

 

作者丨何安安

编辑丨李永博

校对丨翟永军

本文地址:http://m.gxjjmh.com/keji/831913.html

声明:本站原创/投稿文章由编辑发布,所有权归共享经济门户网移动端所有,转载务必注明来源;文章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共享经济门户网移动端立场;如有侵权、违规,可直接反馈本站,我们将会作删除处理

8条评价

来自辽宁省大连市的热心网友评价:
学习了
来自山西省汾阳市的热心网友评价:
来的正好,支持一下!
来自浙江省建德市的热心网友评价:
点赞,是一种态度。
来自河南省新郑市的热心网友评价:
大神啊
来自江苏省通州市的热心网友评价:
小编,你赢了
来自江苏省东台市的热心网友评价:
精品
来自河南省汝州市的热心网友评价:
这里水很深,快上来

相关推荐

本站热点